书名
|
【020723】《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2.0》/李参/电子工业出版社
|
啊哈
你可以把一本书想象成一棵挂满各种礼物的圣诞树,每一次拆解就是从树上取一个你喜欢的礼物下来,而不是把礼物全部取走,因为你还会遇到更多挂满礼物的圣诞树。你无须为这棵树上还剩下多少礼物没有拿走而遗憾,低头看看你的口袋,你会发现里面已经装满了礼物。
❤这样考虑就不会感到焦虑了,时常会读完一本书好像还有很多知识、概念未记住,再重新读,一本书永远读不完。
把信息存储下来,就拥有了知识,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我们拥有的不过是信息。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认真学习前收集的原始资料的价值,但这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更不是全部。
❤我就一直在这种错觉中。机械的将信息存储在印象笔记或者是简单的摘抄一遍关键点就当做了自己的知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这世界上的书那么多,怎么可能有时间一本一本地读,与其遗憾,不如抓住当下能抓住的,将它们内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与其一边想着好多没看没记住,一边又因为自己阅读的效率而纠结,释然。
每一个任务,都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在任务中,我们可以积累经验和技能,也可以借助任务的展开,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我们的个人知识库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意义——为了发现和识别所办业务的规律(即作者所说的经验和技能),而有了规律则可以提炼出规律作为指导日后工作的方法论。
记日记不是记流水账,想起什么就记录什么,而是将“我要回顾什么”“我要计划什么”作为中心主题进行深度思考,让日记有内容、有价值。通过高质量的日记,带来目标、计划,带来更多能量和动力,甚至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崭新的人生。
❤这也正是我写晨夕笔记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流水账
|
||
问题
|
怎样使印象笔记将收集资料、日记列表更加合理?
标签+笔记本的“组合拳”
|
|||
印象笔记中晨夕笔记的记录方式方法?
写晨夕笔记有很大的作用,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智在慢慢成熟,但是总是有一个问题是之前的晨夕笔记记录就像是一片流水账,偶尔会加入自己的反省,在反省深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怎么去提升?运用”ORID焦点法”将自己的思维结构化,通过ORID四步做到“研事”与“研己”。
|
||||
如何使用印象笔记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库?
首先是不断的累积最小的知识单元,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盖房子不光是有图纸也得有砖头,卡片就是我们知识库的砖头。
|
||||
印象笔记的标签
|
最小的单元的概念
|
更有效的学习
|
||
标签:
1、可以降低信息的分类难度,用更少的笔记本保存更多的笔记。
2、增加标签,增加对 信息的认知维度:这条笔记主要讲的什么?我们对笔记的了解,用在哪里。标签越多被提取的概率越大。
除非希望笔记拥有书本一样的章节顺序,否则完全没有必要将时间花费在“让标签增有序”的这件事情上,无序本身就是一种特有的秩序。
|
1、学习的最小单元:如同乐高玩具的最小颗粒,知识的拆解和找到最小的学习单元——可汗学院、拆书
“拆书”就是忽略全书逻辑,只从具体内容出发,将阅读内容转化为最小的学习单元。(圣诞树上的礼物)
2、个人知识管理的最小单元:卡片
❤概念和卡片笔记的概念类似。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逐步发生内在联系。
❤将制作学习卡片的方法分享给媳妇。
3、执行的最小单元:行动
❤烂开始,好结果。
|
有效的学习是指能够产生知识增量“化学变化”式的学习。而“物理变化”的学习是指简单将信息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地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拥有了知识。
过程:理解—输出一学以致用和改变行为。
❤“葱鲔火锅式”同样的方式一知识点后面紧跟着自己的感受、想法、观点——输出。
|
||
个人知识管理
|
经验库的建立
|
晨夕笔记的写作
|
接下来要做的
|
|
1、首先学习知识
2、将学习成果显性化并保存下来,复习与回顾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将不断产生知识的增量记录下来
3、知识与知识之间不断发酵,形成链接,变为知识的网络
4、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库。
❤而卡片笔记正是将这一过程完全的展现出来了——“纸上思考”。
通过“ORID焦点法”去制作卡片,不断回顾,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标签。
|
对于隐性知识的学习:经过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不断精进,在现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我们接受的每一个工作任务中学习,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一点一点建立自己的经验库。
方法:
1、将“ORID焦点法”应用于工作日志、晨夕笔记
2、建立经验卡片:主题、正文、日期、标签
|
1、感恩笔记和成功笔记:每天记录的习惯会让我主动发现身边的小确幸,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2、每日要做到要事第一前提就是要提前计划,有目标才会避免进入“无人驾驶”的状态。
3、关注目标(长期),并在晨夕笔记中追踪完成情况。
4、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对于负面的情绪不要逃避,而是去接纳它,正视它。写下来,写完了,就放下了。
5、写下去,在行动中完善自己晨夕笔记的形式,用固定的格式进行结构化的思维,让自己进行深度反思。避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
||
大笔记系统
|
“ORID焦点法”
|
对已有的信息的组织和加工
|
||
电子笔记和纸质笔记和谐相处,将它们组成一个系统,发挥各自的作用。
整合手写笔记
每个笔记是一个独立的逻辑单元、都要有日期
❤自己之前有这个想法,也断断续续的实践过。但是总是达不到理想效果。关键问题就是日期和每条笔记为一个独立逻辑单元,方便归纳总结。
日期标签建立是关键:学习笔记、工作日志、生活感想等等,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以某一天 为基准查看各类笔记,全面的角度看待笔记和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
知识内化
Objective(客观的):记录现象一在知识原有层面的引用和重述,没有产生知识的增量。
Reflective(沉思的):记录情绪一记录情绪本身也是一种层面的输出。
Interpretive(诠释的):诠释解释—这个层面的学习更为深入,也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环节。不管学习什么,只有加入自己的理解、观点和看法,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关注某件事带给我们的思考、意义和启发。
Decisional(决策性):下一步行动——要列出行动清单
❤正如洋葱阅读的九宫格笔记之“接下来要做的“
任务管理
|
卡片建立后,我们就完成了知识的第一次输出,即显性化为最小基本单元的过程。这种重复的工作,为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如何让这些卡片产生复利效应呢,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回顾,有了新的想法、启发后标注时间后不断的补充内容,为这些卡片添加标签增加它们的属性。
等待这些卡片会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不断的发酵,连接,最后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新的知识诞生——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
© 版权声明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