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 美国人向这位中国女性致敬!她是世间真正的奇女子,可99%的中国人都还不知道!

美国人向这位中国女性致敬!她是世间真正的奇女子,可99%的中国人都还不知道!

原创德国优才 家在世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邮票是中国人最有故事的记忆,
它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情感、
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就在2021年,
2月11日农历除夕这一天,
美国邮政局正式发行2021年新邮票,
其中一枚就是纪念20世纪,
最有影响力的的她!
她是谁?
为何美国人选在此时向她致敬?

时间回溯到,
1945年的8月6日和9日,
当时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
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超过30万日本人葬身于核武器。
之后随着苏联军队出兵我国东北,
日本天皇于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宣告结束。

而这两颗原子弹的成功引爆,
要归功于美国于1942年,
制定的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
即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
该工程汇集了一大批,
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科学家,
这其中,
就有一位唯一的华人女物理学家,
她就是,吴健雄


而吴健雄这个名字,
可能99%的中国人都不知道。

世人称她为原子弹之母、
“世界物理女皇”,“东方居里夫人”。
她获得过几乎所有的物理大奖,
诸多科学家所推崇的传奇人物。
而唯独诺贝尔奖与她擦身而过,
可至今还有许多人为她抱不平!


少年时的吴健雄,
如果没有遇上这两束光,
物理学界便不会出现她的名字,
世界就少了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束光,不是别人,
正是她的父亲。

1912年5月31日,
她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
父亲二次革命败北,回归故里,
开办免费教学“明德学校”,
消除乡里的愚昧。
父亲思想开明,提倡男女平等,
得益他的通情达理,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她作为女孩,
从小就能和其他兄弟一起读书写字。


第二束光,便是胡适。

文理两科,堡垒相隔。
就像两条平行线,老死不相往来。
但谁能想到,她最崇敬的恩师,
竟然是对物理一窍不通的胡适?

1923年,
她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学校经常会邀请一些名师到校演讲,
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胡适又到校演讲,
她向胡适提问:维新变革既然是好事,
为何又遭弹压呢?
胡适很耐心地为她解答,
因为袁世凯告密,使维新变法被镇压。
听到此处,
她心中不禁大骂了袁世凯几句。
可命运实在神奇,没想到多年后,
她嫁的,竟然就是袁世凯的孙子!

胡适的风范,迷人的学识,
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和胡适的渊源不止于此,
再后来,她像个追星族一样,
追随着他的脚步,
一直跑到胡适当校长的学校,
成为了他的得意门生。

胡适在一封给吴健雄的回信中写道:
“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
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
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
长出了一个吴健雄,
我也可以万分欣慰了。”

胡适和吴健雄

她深深地爱慕着胡适,
他们既是师生情,
也有着一种超越师生的感情。
但是两人谁都没有越界。

1927年,
她毕业后,任小学教师。
对于当时的女孩子来说,
小学教师可是个梦寐以求的好归宿。
但是,她的父亲却鼓励她,
继续到大学深造!
她说:“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
现在我可能在中国某地的小学教书。
父亲教我做人要做‘大我’,
而非‘小我’。”


她和其他的女子很不一样,
她不仅精通科学,文学才能更是出众。
只是她太过低调,
不理会是非,不沾染世俗,
虽有众多追求者,
却从不轻易把自己放任到爱恋之中。
因此,世人只知林徽因、陆小曼,
却不知还有一位奇女子,
藏在人群中的某一处,
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天。


她的挚友,著名画家孙多慈,
这样描述那时候的吴健雄:
“远在民国20年即1931年,
我们同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
那时的健雄是一个娇小玲珑,
活泼矫健的女孩子,
一双神采奕奕的眸子,
灵巧的嘴唇,短发,平鞋,
朴素大方但剪裁合身的短旗袍。
在两百左右的女同学中,
她是显得那样地突出,
当然她也是一般男孩子的追求目标,
不仅男孩子,
女孩子竟也有人为她神魂颠倒呢。”

但她却从不仗着自己的魅力,
行方便之事,
或是处处留情获万千宠爱。
她看得再透彻不过: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火可以在一天之内把森林烧成灰烬,
水和风却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时间来造林。
假如有一天美貌逝去,
所有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谦卑做人,认真做事,
才是走得更远的不二法则。


1934年,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后,
她受聘到国立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后又进入了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再后来,她得到叔叔的资助,
获得了去往美国深造的机会。

对胡适,她是仰慕之情,
这段情,点到为止,
不能开花,更不能结果。
但是美国之行,却让她遇到了真爱。


1936年,
她进入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那天,她想找个熟人带她参观学校,
但是熟人不在。
后来学校管理人员给她介绍了,
中国学生会会长Victor杨,
这位Victor杨又安排,
让前两周刚来的一个中国留学生,
作为她的向导。

看来,月老在她脚上栓了红绳呢!
冥冥之中,好像他俩注定得相遇。
这个中国留学生,
就是袁世凯的孙子,
她未来的丈夫——袁家骝


是袁世凯“二皇子”袁克文的公子,
后来,
也成为了享有国际声誉的物理学家,
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
和粒子探测系统研究上卓有成就。
因为袁世凯的出现,
他的家族曾登上顶峰,
成为民国第一政治家族。
但是袁世凯死后,
这个家族也一落千丈,在风雨中漂泊。

他来美国时搭船坐的是三等舱,
身上只有40美金,连粥都舍不得买,
每天只能吃臭鱼,过得十分贫苦,
已经俨然没有当初大家族的样子。

当时她们是同班同学,
但是她们并没有一见钟情,
而是日久生情。
吴健雄外貌出众,
在班上有一大批同学爱慕她,
其中一位,就是后来,
创立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威尔森。
他回忆说:
那时的吴健雄是那么出色而迷人,
她总是穿着中国式的高领旗袍,
十分正式。
在他们居住的国际学舍中,
几乎每一个人都被她所吸引。
袁家骝也不例外。

在他的印象中,
她性格爽朗,毫不忸怩作态,
有时两个人一起在图书馆,
看书看到很晚,她也并不在乎。
但健雄并不是一个言行高放的女孩,
在她沉潜慎言的行止之下,
有着一颗热情炽热的心;
对人生、对未来、对自己和爱情,
都是充满了憧憬而且期许很高。

她将勤奋带到了国外,
女性那时社会地位不高,
加上她又是华人身份,
最初频频迎接挑战。
她在物理系最著名的教授,
欧内斯特劳伦斯实验室的门口蹲了三天,
才争取到,
他做自己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


为了在实验中省出时间,
她一天三顿就是面包和牛奶,
做实验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
中途好几次晕过去,
但是她依然坚持把实验做到完美。
1940年,
如此刻苦的她获得了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她,虽然能力强,
但却再次因为女性的身份,
找不到大学教职的工作。
只好做些闲事。

此时她已经和袁家骝认识好几年了,
这个出生于军阀世家的男人,
却从不靠这个博取世人眼球。
他聪明,却又老实巴交,
他为人处事走正道,绝不投机取巧,
他是她生活中最值得依赖的男人……
刚开始,
她只是把这个男人当作朋友,
异国他乡,有同胞陪伴,
着实令人欢喜。
后来,袁家骝离开加州大学后,
她也和别人相处过,
这在袁家骝看来并非什么事。
袁家骝只说:
吴健雄在婚前多一点选择,
多一点考虑是好的。
她在婚前做任何选择都是正常的。
这期间,他们始终保持书信联络,
没有断过。

她后来才发现,
最好的,其实早已在眼前。
只是当局者迷啊!
1942年,
他们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了,
上世纪华人中最知名的一对伉俪。
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
担任中国同学会会长的钱学森,
还替他们的婚礼拍了一部小电影。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
从不轻易做选择,
但一旦做出选择,便此生不渝。
她和袁家骝婚后的日子,
过得简单而又快乐,
他们在生活中,相濡以沫;
在工作中,相互扶持。

她是个低调的人,却常常和人夸耀:
“我有一个很体谅我的丈夫,
他也是物理学家。


1937年2月,
纳粹德国开始执行 “铀计划”。
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后,
美国参加了二次大战,
与纳粹德国宣战。
一些美国科学家提议,
要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
于是美国陆军部在1942年6月开始,
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
来研制原子弹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


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
(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

1944年,
吴健雄以一个外籍女科学家的身份,
受老师劳伦斯、奥本海默之邀,
参与到美国绝密的“曼哈顿计划”
成为参与该绝密计划的,
唯一华人女物理学家。
她负责其中最核心的工作:
“原子核的分裂反应”,
就是在她的实验下成功解决了,
链式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
直接启发了该计划核心人物费米,
大大缩短了原子弹试制的进程。


曼哈顿计划的最终目标,
是赶在战争结束以前造出原子弹。
而原子弹研制成功后,
最先制造的两颗原子弹,
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被引爆,
终于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而作为参与该计划的唯一女性,
被当之无愧的称为世界原子弹之母、
原子核物理女王、中国的居里夫人。


1956年,杨振宁、李政道,
怀疑“宇称守恒定律”,
因实验太困难,希望渺茫,
无人可以证实他们的理论。
他们找到吴健雄,
这时,她已与袁家骝,
买好返回大陆的船票,
想看看阔别20多年的故乡,
但是这项极富挑战的实验吸引了她。
袁家骝也积极支持,
他退掉一张船票孤身一人回国。
而她作为项目的领导者,
最终带领实验走向了成功,
可却因为某些原因,
她未能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但她作为人梯,
却把这两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
就此推上了诺贝尔奖领奖台。

这是华人科学家,
第一次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由此,在整个物理学界,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而这次“宇称不守恒”定律,
有三个人功劳最大,
除了杨、李之外就是吴健雄,
可以这么说没有吴健雄的实验结果,
杨、李二人的理论只能是一种构想,
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改变了这一切,
吴健雄应该当之无愧地,
与他们共同分享诺贝尔奖。


因此许多科学家都为她抱不平,
其中就有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与吴健雄在哥伦比亚大学,
有长期同事情谊的史坦伯格
人们都说:
她是最被诺贝尔奖亏待的科学家,
但她本人,
对于自己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多年来,从未公开表露过意见。
只是在给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
史坦伯格的祝贺信上写道:
“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
而去做研究工作,
但是,当我的工作,
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
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1958,
她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5年,
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
同年获得,
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

而远在美国,每逢过年过节,
都会勾起她的思乡之情,
她想念远在中国的母亲和亲人,
而那时的中国,
处于文化革命的浪潮中,
让她一直夙愿未成。
1960年,
吴健雄给一位老友写信表示:
“刚才有人来电告诉我,
明天是中国旧历新年。
每逢过年过节,总不免怀念家乡,
我们流落异邦,无论如何成家立业,
心中免不了怅惘无固……”

而她始终没有忘本,
时刻惦记着祖国的科学发展,
等到时机成熟后,
她们夫妇二人就第一批回国。

1973年,袁家骝、吴健雄夫妇第一次回大陆,与周恩来总理会面,谈话中,周恩来总理向吴健雄表示歉意,她父母的墓碑被破坏了,使她无法祭拜……
袁家骝吴健雄与邓小平会面

1988年10月24日,小平同志发表: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
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讲话。
他特别指出了:
“有国际朋友的帮助,使我们少走弯路。”
这其中就有她们夫妇二人,
为中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晚年的她,几乎大部分时间,
都是在中国奉献,
那时中国的科研教学条件,
远远不如美国,
而她们夫妇二人无怨无悔。
1982年,
她先后受聘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中国名校,
后来又成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
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3年,在她和丈夫袁家骝的建议,
及全程参与下,被称为:
“科学神灯”的第三代,
同步辐射加速器正式启用。
这一成果使中国在这一领域,
取得亚洲第一的地位,
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
欧洲并驾齐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而这也是她在81岁高龄下,
对于中国再次做出的重大科学贡献。


1997年2月16日,
吴健雄病逝,享年85岁。
遵照她本人生前的愿望,
她的骨灰被袁家骝带回她的故乡,
江苏苏州太仓浏河镇,
葬于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紫薇阁旁,
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亲自为她设计墓体,
她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
“她是一个卓越的世界公民,
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中国人还是中国人。”
这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对她的评价,
的确,她的衣着举止,行事为人,
外在形式上是中国的,
内在精神更是中国的。
她堪称,
世界一流物理学家行列中,
中国女性第一人。

1990年,
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
被命名为“吴健雄星”。
而刚刚,她又成为第一个出现在,

美国纪念邮票上的华裔女性物理学家!

此前,只有物理学领域的伟人:
爱因斯坦、费米、费曼,
(均为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
被授予过此项罕见的荣誉。
可以说她在国际上,
得到了权威一致的肯定,
可作为如此优秀杰出的华人女性,
我们中国人自己却对她一无所知。
这不可不说是一种悲哀啊!

作为一个女子,
她充满荣光的一生,
正如她名字的一样,
不让须眉,积健为雄。

她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水,
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坚韧不拔!
而她也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常识,
谁说漂亮的女孩子不好学?
谁说女孩子就学不好理科?
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中华奇女子,
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世界,
也成为了时至今日,
令美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华人之光!

2023年2月16日,
吴健雄逝世25周年,
她值得,
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致敬和缅怀!


-end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9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