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桥沟山坡上那副缓缓向下移动的滑竿

原标题:木桥沟山坡上那副缓缓向下移动的滑竿

“接老人到家里,万一她生病死在自己家里怎么办?”如今,想起当年父亲和母亲去岩上宜宾县王场乡农村接老姑婆到我们家的往事,心中却还是不免有这样的担心。若真出现这种不幸的事情,不光是要受到她家里人的埋怨,甚至双方还会产生更大纠纷,闹得不愉快,从此不相往来。

这种习俗的维系,来自于祖母、老姑婆这样的老人与娘家人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她们不光为自己家操心,还无时无刻不为娘家人操心。

正因为这种情感,使得祖母、老姑婆这些老人,在娘家有很高的威望,受到娘家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衷心的尊敬。他们将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去,用最好的饭菜招待她们,从没有显示出不耐烦,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大舅公的大儿子的家在大院子外面的山坡下,这个表叔专门来接祖母过田坎、上坡。天冷了,家里没烤火的烘笼,表叔又专门到场镇上去买回烘笼中间的钵钵,然后再砍竹子来编烘笼的外壳。

前面说到,担心接老人来家里怕其生病甚至去世。其实,这种担心基本上是不必要的。老人们首先是不想给自己娘家人添更多的麻烦,生病了、不舒服,自然不会出门。祖母和老姑婆在后来晚年时,便不回娘家了,祖母瘫痪了,卧病在床。老姑婆有病,身体虚弱,娘家人看望她们时,她们很高兴,走时又很伤感。没来时,又忍不住地想念。每次去老姑婆家,离开时,她都要送两里多,最后站在她们生产队保管室的石坡上,看着我们离去。

也有的“老人”不算老。院子里的尹二娘,当时就比较年轻,不到六十岁。她每年也有“回娘家"的习惯。

尹二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哥哥去世较早,埋在了我们这个地方。她弟弟在自贡工作。尹二娘在解放前也是穷苦人,我不知她娘家在何处,解放后三兄妹各在一方。后来,她弟弟在自贡有了稳定的工作,在自贡成了家。她在家里劳累了,等到活路稍微松点时,她便到弟弟家歇息十天半月,放松一下,弟弟家也算是她的“娘家”吧!她这种做法坚持了好多年。

尹二娘人很老实,不多言多语,只知埋头干活,在人情世故上比较欠缺。她对谁都是那张脸,不大会笑,不会装,差点把第一次来她家吃饭的公社党委书记给得罪了。当时她老公我们家族中的二伯,是大队党支部书记,乡党委书记对他知根知底,也很信任。当时吃了中午饭后,书记对尹二娘绷着的脸一头雾水,以为是他到她家吃饭二娘不高兴,连忙把二伯拉出门外问个究竟,二伯才赶紧对书记解释赔不是:“她不是对您到来不高兴,她就是那样的,一整天都是那样一张脸。”后来,书记跟她熟悉了,还有意跟她打打招呼。但二娘却一直没什么多话,也不会变脸,幸好书记能理解并适应了她这种不做作的状况,喜欢她这种本真。

王良炬 2022年4月16日 北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8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